又是一年秋来到,炎炎暑退,一枕新凉一扇风
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很重视这个节气。有关立秋的的诗句自是不少。立秋之际,青年君准备了贴心的养生指南,并送上乾隆、白居易、王国维等吟咏立秋的名句,以及鲁迅、沈从文、林语堂笔下的“秋日物语”,伴你度过一个文艺的初秋~~
凉风至 白露生
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立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,这一天太阳达到了黄经135度。立秋标志着秋天开始到来,气温开始逐渐下降,谷物成熟,农民迎来丰收的季节。
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
一候,凉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
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
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气候变化
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温度的下降也并不是立竿见影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
俗话说“秋后一伏,汗死老牛”,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才是末伏,再过10天才正式出伏,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才正式宣告结束。所以立秋之后的半个月左右,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,所以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
不过毕竟是立秋了,天气转凉是大的趋势,早晚的温差开始加大,夜间开始有了阵阵的凉意。立秋的三候是:初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,大致反映了这个阶段的气候特点。
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
贴膘晒秋怕打雷
贴秋膘
“立秋”这一天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一说 ,但“贴秋膘”要适度。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,食欲不振,不少人会瘦一些,因此有了“贴秋膘”的习俗。专家提醒,适当的“贴秋膘”有益于恢复体力,但是若贴补过分,相对运动不足,消耗热量过低,则易导致“秋胖”。
啃秋
“啃秋”,也称“咬秋”,在立秋这天吃西瓜、香瓜或桃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,将其咬住。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,全家围着啃西瓜,就是“啃秋”了。
喝秋水
由于夏季流汗较多,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,寓意消积暑,免秋来腹泻、闹肚子。
部分图文来源:网络
点击下方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
、
、
、
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医生,微信预约还有更多女性健康体检优惠哦!